刺 梨 赞
作者:文章审核员
来源:
点击数:1929
发布时间:2018-12-14
摘要:故乡的刺梨是一种很普通的野果。它不仅样子长得丑,圆圆的,小小的,浑身长满了刺,而且味道还酸酸的。可它却像一道美丽的彩虹,常常缠绕在我的心里,让我由衷地想去赞美它。
故乡的刺梨是一种很普通的野果。它不仅样子长得丑,圆圆的,小小的,浑身长满了刺,而且味道还酸酸的。可它却像一道美丽的彩虹,常常缠绕在我的心里,让我由衷地想去赞美它。
缠绕在我心中的这道彩虹哟!一头系着一条既漫长又艰辛的回故乡的路,一头系着蕴藏在刺梨汤里浓浓的亲情。从普洱的澜沧县到曲靖富源县黄泥河镇的一个小山村,九百公里的行程。在没有高铁,没有高速公路的四十多年前,跟随父亲第一次踏上了这条漫长而艰辛的回乡路。那是得坐在汽车里,颠簸一个星期的痛苦煎熬;那是得背着沉重的行李,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近六个小时的殚精竭力。可当“咕嘟咕嘟”几大口喝完虽和自己有血亲,但却是第一次谋面的大爹递给我的那碗酸酸的刺梨汤后,就觉得那在落日余晖下的用石头垒成的石头房里已不再灰暗;那些陌生的亲人们的脸也不再生分,反而变得亲切起来了。那舟车劳顿的疲惫不堪,早被这碗酸酸的刺梨汤冲淡、消融。
缠绕在我心里的这道美丽的彩虹哟!一头系着故乡淳朴的民风,一头系着我洒在故乡的欢乐。四十多年前,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,腊肉、鸡蛋、白米饭,那是只有在过年才能吃上的美味呀!让第一次回故乡的我,感受到了故乡村民们的质朴真情。因为每天都有人来邀请我们去他们家里做客,让年幼的我误以为,全村的人都是我家的亲戚。是多么淳朴的民风呀!才让故乡的村民们毫不吝啬地拿出他们过年才能吃上的美食,热情地款待了我们。还有在田野里找猪草、挖野菜的情景,在小河里打水仗、摸鱼虾的欢畅,在山林里放牛、摘野果的乐趣......是我与故乡第一次亲密接触,带给我的无穷快乐。怕刺不敢去摘那酸酸的刺梨,总有小伙伴会主动送来一大捧;吃多了不消化,总有慈祥的奶奶及大妈,一边为我轻轻地揉着圆鼓鼓的小肚子,一边喂我喝那助消化的刺梨汤。同样是那酸酸的刺梨,拉近了我与村民们的距离。
缠绕在我心里的这道美丽的彩虹哟!一头系着改革开放后故乡的亲人们的富裕生活,一头系着勤俭善良的家风传承。当改革开放的春风,吹到了从前贫穷落后的故乡,宽阔平坦的道路修到村里,故乡的村民们,家家户户盖起了小洋楼,开上了小汽车。宽敞明亮的客厅里,不仅摆放着沙发、电视、电冰箱......大爹家客厅的墙上还挂上了,用毛笔书写的劲健有力的书法字画。那是马氏家族的家训:黄金非宝书为宝,万事皆空善不空。这蕴藏着老祖宗智慧的家训,教导着家族里的年轻人,不要贪图享受,不要在富足中迷失自己。富裕的生活不仅要靠国家好的政策扶持,而且也得靠勤劳的双手去创造。再多的黄金也不比书珍贵。只有读书明理,才能更好地发展壮大。节俭不奢侈,才能培养良好的品质,有了良好的品质,才会有爱心去关爱别人。可富裕后的亲人们的餐桌上,再香醇的美酒也取代不了他们对刺梨汤的挚爱。在他们的心里:喝了酸酸的刺梨汤,口腔不溃疡;喝了酸酸的刺梨汤,胃里不积食;喝了酸酸的刺梨汤,整年不头疼感冒;喝了酸酸的刺梨汤,让他们永远不忘勤俭善良的本分。
那是一个刺梨果成熟的八月,金黄的刺梨果散发着诱人的清香。漫步在长满刺梨果的山林里,听着清脆的鸟鸣,嗅着香香的刺梨果的味道,追逐着从头顶的树枝间漏下的斑斑点点、闪烁不定的日影,让我顿感心灵在这里得以净化,灵魂在这里得以安静。因为此时外界的浮躁与喧嚣都与我无关,而与我有关联的是:这酸酸的刺梨果串起的浓浓的亲情、淳朴的民风及不忘勤俭善良的家训。这极其普通的刺梨果,虽不甘甜,却能让人把握住自己的内心,不为得失去烦恼,不为名利去迷惘,淡定从容地向着心之向往的地方前行。咦,这突然间的领悟,让我找到了这极不起眼的刺梨果与故乡的人们之间极其相识的地方。他们淳朴善良,力求上进的品质,从此成为我心中最美的一道彩虹。
我要高声赞美故乡的刺梨果!让它高尚的品质,永远激励着我坚定地向着美好的明天起程。
曲靖市老年大学写作班——马闻骏